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印发。该份指导意见共36条,提出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一道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资料显示,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上3个自治州: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部12个省市总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约占的71.4%,总人口约占的25%,GDP总和占的20%左右。
从各种条件来看,西部是我国发展的一颗重磅棋子。根据文件,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值得农机行业关注的是,该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牧业全产业链、价值链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现代化生态牧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支持发展生态集约、用地规范的设施农业。加快高端、特色农机装备生产研发和推广应用。
中央就西部大开发再发重磅文件,农机行业如何借此东风推进我国西部农机化发展,这非常值得重视和深思。
2019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跨上70%台阶,小麦、玉米、稻谷三大主粮基本实现机械化,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开始提速,这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里程碑式的标志。但与此同时,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又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从范围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数量和质量都要高于西部地区。我国南北气候条件存在差异,北方农作物一年一熟,而长江中下游就是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使得这些地区农作物产量多、流通速度快,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换言之,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民收入高、增长快,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相对较高,更新换代的速度也相对较快;而我国西部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农民购买力弱,农机拥有量少,生产水平低,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也就相对缓慢。
更重要的是,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规模、地理条件以及农业结构的影响,制约着农机化的发展。我国丘陵山区主要分布在19个省份1400多个县市,其中,西部地区是丘陵山区“大户”。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许多地方机耕道路缺乏,田块细碎,高低不平,农机“下田难”“作业难”,加之农艺栽培模式复杂、适用机具不多,严重制约了机械化发展。2019年,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只有48%,比平均水平低了22个百分点。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不断出台各种利好政策发展农机化,尤其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成为各地农机化发展的强劲动力。其中包括土地宜机化整治、农机购置补贴倾向丘陵山区特色作物等措施,都将对西部地区农业机械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从西部各省来看,对农机化的重视也提到了空前高度。
四川明确提出,将农机装备制造纳入《“四川制造”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农机行业“单项”和“小巨人”企业。吸引具有国际国内技术领先优势的企业入驻四川,打造“四川造”农机品牌。鼓励先进农机装备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落实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开展农机装备展览、成果推介等活动。到2025年,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的农机装备产品和技术供给基本满足,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其中丘陵山区达到55%以上。薄弱环节机械化突破,其中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均达到45%,油菜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现代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装备水平持续提高。
重庆是我国西部丘陵山区的典型代表,在经历了以小机器为主的较快发展时期后,又面临小机器饱和、劳动力断档、转型升级难以突破的“平台”式困境。但近年来,重庆加快农田宜机化的改造,对农机化的推动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重庆修订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专门增设了农田宜机化改造章节。通过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的努力,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正在成为各方共识,并在路径探索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陕西提出,要强化“3+X”农业特色产业机械装备支撑。推广果园精准施药、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及多功能作业平台、4.0智能选果线、贮藏冷链等机械设备,提升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推广青饲料收获、饲草料加工、自动饲喂饮水、自动化挤奶设备、生鲜乳运输车等机械和设备,提升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和清洁化水平。推广精量播种、工厂化育苗、机械栽植、机械收获、智能调控和信息化管理等技术和设备,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加快推广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核桃、红枣和小杂粮等特色产业生产加工机械装备,提高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发展“3+X”农业特色产业所需机具和小区域适用性强的机具,可列入市、县(市、区)财政安排资金补贴范围,省级予以适当补助。农业农村部门要统筹相关项目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农业机械化发展。
广西提出,到2025年,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甘蔗收获机械化率达到30%,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左右。全区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农田宜机化改造面积达到1500万亩以上。全区农机装备产业综合实力达到中等水平,农机产品和技术供给基本满足需要。全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机协管员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新疆明确,到2025年,全区农机总动力稳定在2200万千瓦左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以上,农林牧渔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2%以上。粮棉主产区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林果业、畜牧养殖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显著提升。
其他西部各省也高度重视并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这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至关重要,对整体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十分关键。
目前,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结构和政策环境正发生不断变化,西部地区的农机化到了必须“补强”的关键时刻。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16年来,这一政策实施的重点主要是在推进粮棉油糖等作物生产机械化上,目前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不同品种作物间、不同产业间、不同区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很不平衡、很不充分。棉油糖综合机械化率低于70%,果菜茶等作物的综合机械化率不到40%,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综合机械化率只有35%左右,丘陵山区和平原地区差距巨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差距明显。
我国农业要真正实现全程机械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在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当前,与农业发达和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期待农机行业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出台的东风,因地制宜、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加快推进西部农业机械化发展,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加快,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