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破解甘蔗机收难题需要整体方案

   2020-07-10 农民日报颜旭7560
核心提示:阅读提示甘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作物,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对于提升我国糖业竞争力、确保产业和食糖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我国广西、云南、广东三大主产区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60.41%、39.65%和46.55%。

中联重科甘蔗收获机在田间作业。李翼南摄

 

阅读提示甘蔗是上最重要的糖料作物,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对于提升我国糖业竞争力、确保产业和食糖供给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我国广西、云南、广东三大主产区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60.41%、39.65%和46.55%。广西作为我国的甘蔗和蔗糖生产基地,2017/2018榨季糖料蔗种植面积为1140万亩,收获机械化率却仅为11%。作为甘蔗生产机械化的最后一个环节,机械化收获一直是甘蔗机械化中最难以突破的瓶颈。“当前围绕机收为核心的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所面临的困境,大多已不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宏观经济背景和系统性的蔗糖生产体制机制问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区颖刚说,要想解决这一系统性难题,需要的是整体解决方案。

 

提补贴、抓引领、定规范才能加快收获机推广

 

甘蔗收获机价格昂贵,国产的要100多万、进口的要200多万,且补贴少,蔗农根本负担不起。据悉,2019年补贴购置甘蔗收获机377台。“广西今年对购机者享受农机购置补贴中央资金总额的限额,由2000万增加到5000万元,对购买机械实行应补尽补。而且从今年起到2022/2023年榨季,对机械化作业的所有环节进行补贴,先作业后补贴,直补到卡(账)。补贴资金优先满足蔗农对甘蔗收获机的购买,每台补贴65万元。机收基地以奖代补,每亩奖补额为1000元。”广西农机中心科技推广部科长莫清贵说,广西还将依照其地形地貌特征和气候特点,加快整秆式收获机的研发和应用示范,支持整秆式收获机研发生产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大型甘蔗机械实验检测基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一直在加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建设,示范引领全区蔗区发展。”据莫清贵介绍,广西实施2020年机收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补助项目,会在南宁市、崇左市和来宾市因地制宜打造5个、优化、技术先进的机收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样板典型。各项措施带来显著效果,广西甘蔗收获机装备连续增长。到2019年底,甘蔗收获机保有量达1030台。各类大型先进机械发展迅速,拥有180马力以上大马力拖拉机近500台,种植联合一体机2000台,机械化种子配送中心近10个。机种、机收、机械粉垄、机械植保作业机具安装北斗卫星远程监测系统1000多台套。

 

除此之外,广西大学教授、糖业及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凯指出,甘蔗机收突破点还在于制定相关行业标准。“由甘蔗机收环节的参与方,共同制定合适的机收糖料蔗质量标准、评判方法以及管理方式,是当前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李凯还说,产品体系标准应回归理性。“绿色加工”“限度加工”等理念逐渐被大众推崇的今天,过于严苛的产品体系标准,可能会使生产过程添加过多化学助剂,以使产品达标和过度加工,从而与实际需求相矛盾。

 

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激发正向合力

 

“目前,我国甘蔗机收已从整秆式为主,发展到切段式为主、整秆式为辅的阶段。但由于发展太快,使得我们的切段式收获方式的推进不如人意,比想象的困难得多。”区颖刚说,由于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甘蔗种植为中小地块,大马力切段式没法发挥效能,因此整秆式还将持续存在一段时间。虽然切段式收割机的含杂率高(一般可以控制在8%以内),特别是潮湿天气收获的甘蔗。但其可连续完成甘蔗的扶倒与分行、切梢、根切、喂入、输送、切段、杂质分离、装车等作业流程,对倒伏甘蔗与软品种甘蔗的适应性强,具有辅助工作少、工作效率高等优点。由于整秆式制糖设备运用由来已久、设备改造成本高昂,以及切段式甘蔗不耐存放、含杂率高,糖厂并不太愿意收购切段式机收甘蔗。一些地方政府无奈采取分配蔗区的方法来促使糖厂采取机械化,与糖厂签订协议,要求糖厂保证接收机收的甘蔗,否则就减少给他们提供蔗源的蔗区面积。

 

“这其实是蔗农、机械化服务组织、糖厂、政府四者之间还没有完全达到利益高度一致化,相互之间没有形成休戚与共的共生关系。”甘蔗糖业信息中心主任胡朝晖说,糖企自己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经营原料基地(农场)外,更要继续推行有保底保障的糖料蔗价格联动机制,确保蔗农收益以保持其种植积极性。同时,制糖企业要组建自己的农机作业服务部门或者与独立的农机服务公司建立联盟关系,向蔗农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解除蔗农劳动力日益紧缺的后顾之忧。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制糖企业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并承担更多的责任。

 

胡朝晖建议,可以开展建立“农户—机械化服务组织—制糖企业”协作机制的研究与示范,推进农机、农艺、糖厂三结合,实现系统协调和效益化。“下一步我们将提高制糖企业推广应用机械化的主动性。通过糖企对作业补贴发放确认、机收量资金扶持、购机补贴倾斜、扣杂标准合理化等政策的制定,确保糖企的话语权和参与度。通过实施机具购买预付、作业补贴,作业费代扣,降低扣杂比例,改造压榨工艺等措施,破解机收难题。”莫清贵说。


农机农艺融合真正推动甘蔗全程机械化

 

“目前,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不够快,尤其是机收环节难以突破,一个重要原因是甘蔗生产机械化的作业要求与土地条件、种植农艺不相适应。”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农务技术部总经理覃宁总结道。

 

“我国适宜大型机械作业的土地占比低,可以改善耕作条件实现宜机化。”胡朝晖说,比如广西自2014年开始推进的糖料蔗“双高”(高糖高产)基地建设,通过蔗地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和蔗区道路建设等来实现宜机化。在云南,则是以推进“坡改梯”为主的方式改造地块以实现宜机化。另外,针对我国蔗农种植规模小、地块细碎化、蔗地坡度大等实际情况,研发和推广适宜我国耕作需求的中小型农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

 

“甘蔗种植方式要适合机械化的作业要求。”胡朝晖指出,以往人工种植多坚持0.7-1.0米小行距密植的习惯。对于行距的问题,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方案:在适宜大中型机具的蔗区,推广1.2-1.4米的宽行距种植,部分可以采用1.4+0.5米的宽窄行种植方式,而在不适宜或不接受过宽行距的蔗区,推行1.0-1.2米行距,以适应中小型农机的使用。

 

李凯认为,突破甘蔗机收难题,还需要改造制糖工艺。“目前国内外制糖工艺技术均属于化学法,但国外以‘二步法’为主,而国内则以‘一步法’亚硫酸法工艺为主,澄清效率低。”李凯指出,国内糖厂原有的制糖工艺对应人工收获甘蔗的物料形状、含杂等,均与机收甘蔗有很大差异。这对糖厂的制糖系列工艺环节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需改造制糖工艺及设备,以应对甘蔗机械化收获的发展。
 
 
标签: 甘蔗收获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