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精心打造农机展销品牌
——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在中国农机行业,如果问什么活动是国际知名品牌?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由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牵头主办的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了。
2015年1月13日,2014年农机十大新闻在南宁揭晓,“中国国际农机展稳居亚洲、前五,国际化程度陡升,农机大展地位确立”入选十大新闻。入选理由:2014年10月28—30日,在武汉举办的“2014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展览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其中国际展区面积较上年增长26%,共有来自12个的61家企业参展。展会期间还举办了“亚太区域农机协会圆桌会议”“中非农业机械合作贸易座谈会”等国际性会议。从这届开始,国际农机展在展览规模及国际化程度上稳居亚洲、前五。
近年来,国际农机展展览面积超过22万平方米,中外展商2000余家,高端论坛及专题活动30多场,专业观众超过15万人次,为农机行业瞩目。如今,国际农机展享誉,被称为国际化、全球性的农机商贸与品牌传播平台、农机信息集聚与交互平台、产业政策与学术交流平台、现代农业科技与装备集成示范平台。
国际农机展具有60多年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农具展览会,并在农机订货会基础上不断进化壮大。农机订货会始于1979年,由中国农业机械化服务总公司主办。1992年之前,订货会以在宾馆签订合同的形式召开,一般有500—1000家农机生产企业和1000—2000家农机销售企业参加,正式代表10000-15000人。1991年5月11日,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成立,并成为订货会的协办单位。从此,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对标的国际农机展会,与时俱进,积极推动农机订货会升级转型。
——1992年,在传统宾馆会的基础上,增加产品现场展示,让用户能够直观地观察产品,订货会从此实行“宾馆+展场”双会场模式。
——1997年,制作订货会会刊,主要登载参展企业展位、产品、联系方式等信息,方便观众快速获取观展信息,提高观展效率。
——1998年,增加订货会的国际化元素,将“国际农机展”并入“会”,同期同址召开,开启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融合之路。
——2005年,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成为订货会暨国际农机展的主办单位,开启了农机展的“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时代”。
——2011年,面对大规模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新形势,中国农机流通协会联合中国农机化协会、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共同办展,并将展会名称改变为“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2020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成为疫情之下举办的农机大会,线上线下同时举办,备受瞩目。大会彰显了大国能力、大国风范、大国自信。
……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每一次改革,每一次创新,都代表着一次新的进步,新的发展。正是这持续不断的微小进步,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实现了国际农机展的华丽转身,成为国际知名的农机展销品牌,也为中国农机流通协会进一步搞好服务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延伸,正是中国农机流通协会资源整合能力、战略布局能力的重要体现。如陈涛副会长所说,“展会是平台,一定要围绕平台的服务能力来布局谋篇,一定要努力把展会做成服务全球农机行业的平台。”
扩展业务,百花齐放春满园
——农机地头展等影响深远
如果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是一朵精心培育的花朵,那么,如何让这朵红花绽放得更娇艳就是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永恒的奋斗目标。多少年来,围绕着如何向行业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这一主题,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不断探索,扩展服务项目,延伸服务链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全新业务之一:精心打造的农机地头展行业公用品牌。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产品的推广应用模式、营销传播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农业机械现场演示、展示需求增加,各种现场推介会、观摩会、演示会、品鉴会成为重要的下沉传播方式;另一方面,面对众多相似的宣传口号、广告资料,农机用户常常无所适从,难以决策。而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只有短短几天,尽管可以在农机品牌传播、信息交流、产品展示演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囿于时空限制难于承担起这一重任。为此,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创新思路,开始了农机地头展的行业共建、共用、共享的创建之路。
农机地头展的培育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创摸索阶段,从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历经沧州谷子、石家庄小麦机收、山东葱姜蒜等5次活动,小试牛刀,取得了农机行业的初步认可。二是完善创新阶段,自2018年7月举办北方果园生产机械化发展论坛暨果园机械装备演示、展示活动开始,到2019年7月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正式向社会发布行业公用品牌----农机地头展,时间约一年,在河北、山东、重庆、广西、广东、辽宁、天津等省市举办活动13次,形成了成熟的运作流程和模式,获得了行业的广泛赞誉。之后,农机地头展进入第三发展阶段,即成熟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8月始,截止目前,尽管受疫情影响,农机地头展仍成功举办13次。在今年7月召开的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年会上,河北、甘肃、江苏、山东、辽宁、北京等省市的8个单位与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签订了合作举办地头展的协议,农机地头展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
农机地头展遴选先进农机技术与装备在田间机械演示与展示,组织现场观摩,整合专家授课、企业推介、用户交流、产业互动资源,对接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用户群体,是农机行业交流技术、开拓市场、宣传品牌、检验产品的重要方式,是行业地头营销的重要体现,使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的会展服务在更为广阔的时空内延伸。
全新业务之二: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帮你“雾里看花”。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的会员主要是农机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分析市场、判断市场走势对于企业经营决策十分重要,是农机企业十分关注的痛点和难点。而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就是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按月发布的一组反映农机市场运行状况的定性指标,它通过月度内的农机商品的销量、效益、补贴、库存、人气、信心等指数的变化,反映农机市场的景气变化及发展趋势,是农机企业进行市场分析的辅助工具。
早在2013年,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为给会员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农机市场信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市场分析难点,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根据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和景气指数设计原理,研究开发了一套能够及时反映我国农机市场变化的景气指数(AMI),并率先在农机行业内发布。AMI是一个综合指数,它由销售能力指数、效益指数、农机补贴指数、库存指数、人气指数、经理人信心指数加权而成,具有系统性的特点。指数分为三级,一级指数包括销售能力指数、效益指数、农机补贴指数、库存指数、经理人信心指数,涵盖了市场运行的六大方面;二级指数设有拖拉机指数、耕整地机械指数、种植机指数、田间管理机械指数、收获机械指数和运输机械指数;三级指数数量最多,包括大型拖拉机指数、中型拖拉机指数、小型拖拉机指数、旋耕机指数、播种机指数、插秧机指数、小麦收获机指数、水稻收获机指数和玉米收获机指数。只要你从事农机生产与销售,都能找到你想要的数据。
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经过6年多的实施与完善,是目前农机行业影响、发布密度、参考价值且免费向社会发布的重要信息产品。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对农机市场运行状态变化响应快速,可以及时监测和预测农机市场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趋势,有助于农机市场主体及时判断农机市场的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洞悉农机市场的发展态势,掌握行业发展形势,为其制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全新业务之三:团体标准推动行业有序运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面对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农机经销商数量爆发式增长,农机市场竞争激烈,无序现象时有发生的新情况,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制订了《农业机械交易市场服务质量规范》《农业机械营销企业基本条件、市场行为要求及等级划分》《灌溉企业等级划分和评定》《农业机械流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规范》《农业机械流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指标》等团体标准,在规范农机流通行业竞争行为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针对我国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基本实现机械化,农机化进入全程发展新阶段的实际情况,面向会员需求,精准回应市场,主动出击,与有关科研院所合作,制定并发布了《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规范》《粮食烘干中心验收技术规范》《葡萄刷式清土机》《有机肥深施机》等团体标准,供会员企业自愿采用,解决了一些会员单位的燃眉之急。
在2021年农机流通工作会议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又正式发布了行业公益平台—农机行业短视频公益推广中心和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中国农机大讲堂”品牌,与行业同仁共用、共建、共享。农机行业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以向农机行业短视频公益推广中心发布短视频,向行业和社会讲好农机故事,传递农机正能量。近几年来,每年度的国际农机展上都安排30多场次高端论坛及专题活动,无论是论坛题材、论坛数量、报告嘉宾数量、报告内容质量,还是听众数量、全行业参与程度,均为行业之最。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中国农机大讲堂”将继续作为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的三大板块之一,秉承公益、权威、开放的基本原则,在推动农机化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这朵“红花”与更多新花排列组合,从而更加引人注目。
精细服务,将会员的心事放在心上
——2021年农机流通工作会议
7月24日—25日在青岛召开的2021年农机流通工作会议暨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以下简称会议)大获成功,近600名行业同仁到会。会议的服务用两个字概括,就是“精细”。会议内容在充分掌握会员代表“需求”上精心设计,针对其最关心的问题展开,真正做到了让会员代表来有所得、不虚此行。
会议内容除了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年度工作报告、人事及机构调整、审议新会员入会申请等常规内容外,会议服务按照如何把握我国农机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如何提高农业机械营销能力、在新形势下如何拓展企业销售业务三条主线展开。
不谋全局者不足于谋一域。我国已经进入机械化农业为主发展新阶段,政策对农机市场的影响很大,正确认识我国农机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于农机经营决策特别重要。对此,会议安排了两个专题报告、一个专题会议,提供了一本书。会议邀请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站长刘恒新做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题报告,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会长陈涛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对当前农机行业的看法和建议》。会议还召开了2021年农机流通信息工作会议,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吴才聪报告的题目为《农机作业北斗大数据挖掘与应用》,重点讲解了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等智能装备在农机作业中应用情况,对农机智能化的前景进行了探讨。会议提供的一本电子书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及各省实施意见汇编》,方便检索。
无论是农机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农机营销的能力建设必不可少,新形势如何提高农业机械营销能力尤为重要。为此,会议举办了农机营销发展论坛,邀请纷享销客、极飞科技等4位有关代表介绍了农资市场营销模式创新与实践、农机营销服务数字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机销售等内容;会议还召开了金融服务助力农机营销研讨会,重点研讨了农机金融在国内的现有实践和未来发展、农机金融相关产品及政策等。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经过8个多月的努力,围绕提高行业农业机械营销能力,编印了3本书,分别是《农业机械营销实务》《农业机械营销工作读本》和《农机营销与服务典型案例》,有理论、有实践,很受欢迎。
针对农机企业如何拓展业务,会议安排了农机购置补贴操作实务技术专题培训班,邀请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研究员李英杰、赵莹等4位专家重点讲解了农机试验鉴定制度及鉴定申报要求、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机具投档工作介绍、农机购置补贴申请操作流程等;会议还举办了经济、园艺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论坛和农机具发展论坛,邀请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尚书旗、河北农业大学教授郝建军等12位专家介绍了丘陵山区机械化、果园机械化、中药材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机具、特色根茎类作物机械化等方面的内容,开阔了大家的思路。会议还安排了青岛农机企业专场推介会,邀请麦克萨轮胎有限公司、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各自的产品,进一步树立了青岛农机的产业品牌。会议还举办了走进青岛农机企业观摩活动,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认可。会议期间,还专门组织了一次智慧农机产业园评审会,得到了平度市人民政府的点赞认可。
内容实在太丰富了,就在报到当天晚上,会议还加塞儿举办了一个农机合作社发展论坛,参加人数有200多人,这在农机行业是一个巨大的创新。会议当天更是有7场次开放的专业论坛,与会者表示很多内容都想听,但因为分身无术,以致出现了选择的困难。在农机具发展论坛,笔者曾遇到一位来自江苏常州的会议代表,很纠结要不要进去听,因为他觉得经济园艺作物机械化的内容更解渴,最后还是忍痛割爱,奔另一个会场去了。好在有一部分内容已经上传“国际农机展”微信平台年会专场的视频回放板块,让不能亲临现场参会的人员通过观看视频回放了解行业盛会,线上参与行业交流。中国农机流通协会这几年在经济园艺作物机械化方面着墨丰富,副秘书长苑同宝在会上还发布了《经济园艺作物生产机械企业及产品名录》。这本资料收录了109个企业、560个产品,图文并茂,是近年来特色作物机械领域的大全图册。会议上,还专门安排了农机地头展活动,这是首次智能果园机械的演示展示活动,有近40个企业、100款产品参加了活动,现场观摩人数达到了800余人,江苏、山西、新疆、内蒙等省外地区均有到会观众。
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的立身之本是什么?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长毛洪说是“服务”。他说:“‘三十而立’,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成立至今就满三十年了。党的引领是协会成功的政治保障,这次大会我们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农机地头展相结合,实现了预期效果。在业务层面上,协会的成功在于服务,在于用心服务,在于让会员满意、行业认可的服务。服务对于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来说,是协会宗旨,是工作方法,也是组织追求的目标。同时,还要向社会发出行业声音,这也是协会的重要工作。就在大会上,我们安排了《扶贫攻坚·农机答卷》活动的纪录片回放,这次活动由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央广网、中国农机化导报在2020年共同主办,彰显了农机行业的政治站位,向社会讲述了77个单位的扶贫故事。今后我们要继续与时俱进,根据会员需求不断扩展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的、高价值的服务赢得未来,为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做出贡献。”(中国农机化信息网信息中心 梅成建 苑同宝)
来自:农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