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情况2022年第21期
编者按:8月26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四川省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与四川省农业农村部门、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农机制造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围绕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弱项进行工作交流。现将四川省有关做法刊登如下,供各地借鉴参考。
四川省多措并举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
四川省以补齐短板弱项作为目标导向,制定任务清单,将农机装备列入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整体谋划、整体推进、整体考核,切实做好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
一、高位推动,强化机制保障。省委省政府成立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领导小组,省委副书记任组长,研究解决农机发展重大问题。省政协副主席作为召集人,省农业农村厅、省经济与信息化厅“双牵头”,成立推进办公室,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将农机装备作为先导性支撑产业纳入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2021年、2022年省委1号文件、省委农村领导小组《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研究报告》和《四川省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行动方案》等都对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有明确要求。制定印发《四川省“十四五”现代农业装备推进方案》,提出未来五年农机装备补短板的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
二、聚合力量,强化短板查找。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厅长亲自推动,组建厅领导挂帅,省农业农村厅、省经济与信息化厅统筹推进,产学研推全产业参与的调研工作专班。组建3个省级调研组深入全省26个县(市、区),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调研。21个市(州)、160个县(市、区)与省厅同步开展“大调研”,营造省市县上下互动、产学研推全产业联动的良好氛围。发放调查问卷1万余份,走访农机企业、科研单位、合作社等200余个,召开座谈会100余场,撰写调研报告22篇,完成省级调研报告1篇。形成10大产业装备需求清单10个、产品目录63个,进一步摸清了短板弱项,明确补短板方向、路径、目标和措施。2021年,省农业农村厅与省经济与信息化厅联合发布首期补短板清单目录20条,引导企业、科研院所、推广机构聚焦短板机具攻关发力。
三、政策引导,强化资金推动。实行短板清单化、清单项目化。省农业农村厅和省经济与信息化厅先后启动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研发攻关计划。2019年以来,省农业农村厅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280万元,支持12个农作物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研发攻关项目。积极组织农机企业、涉农科研院所、推广机构聚焦短板申报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40余个,参与农业农村部短板机具项目化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省经济与信息化厅安排2000万元支持智能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优化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制定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安排资金2亿元,支持组建“一体化”联合体,合力破解“机不适地”的短板。
四、攥牢牛绳,强化主体培育。制定《四川省“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发展指引》,将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机服务组织培育发展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打造耕种管收、产地烘干、产后加工等“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链条,推动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目前,已创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42个,发布典型案例18个。开展农机购置补贴综合奖补试点,支持31个县的农机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开展水稻机械化移栽、油菜机械化联合收获、高效植保等薄弱环节作业补贴试点。
五、拓展路径,强化“五良”融合。以良机、良种、良田、良制、良法“五良”为引领,建立农机、农艺、农建、合经、园区规划跨部门“补短板协作机制”,着力破解农机农艺融合不紧密问题。研究出台《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五良”融合农业装备指南及考核标准(试行)》《关于开展“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等操作办法及实施路径文件,进一步明确“五良”融合的目标、路径及保障措施,推进“五良”融合落实落地。2021年,创建25个“五良”融合示范区,优先安排“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机电提灌站建设等项目,优先纳入现代农业园区培育范围,作为星级园区递进的核心考核指标,并作为加分项目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范围。启动实施“五良”融合改造示范县建设项目,连续2年共安排资金2.2亿元,在55个县开展“四变一通”改造,改造面积达到20万余亩,建成1000亩及以上项目区50个,项目区大中型农机作业通达率达100%,合力破解“地不适机”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