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举措。高标准农田的通俗含义就是指“田成块、渠相连、路成网、树成行”。农友们要在划定的区域内建设高产高稳、设施配套、抗灾能力强、集中连片且月现代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农田。
建设高标准农田从社会民生角度来看有利于保障农业经济发展对粮食需求、提高农作物质量、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且能够加快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农民增收。从国家长远发展角度看,建设高标准农田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助力城镇化发展;实现耕地高效利用、科学管理及保障农民增收等目的。
近年来,国家在农业上的支持力度相当之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每年投入一两千亿,在农业补贴上力度也持续增加。据统计,2019—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共计筹措下达农田建设补助资金151.64亿元,按照自治区政府确定的亩均投入1500元补助标准,大力支持全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970万亩。
近日,广西农业农村厅、广西财政厅联合印发修订后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继续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提出从2023年起,广西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财政投入每年亩均增加200元,实现在2030年前财政投入达到亩均3000元补助标准。
据悉,此次提高地方财政投入标准部分所需补助资金由自治区本级财政和项目县财政按一定比例分担。对44个国家和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自治区本级和县级按8∶2比例分担;对其他县,自治区本级和县级按6:4比例分担。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财政厅印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制定的总体目标:2023—2025年全区新建高标准农田305万亩以上,确保到2025年底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977万亩以上,并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93万亩,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9.2万亩,力争当年项目当年建成并发挥作用。通过持续建设提升,全区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节水高效、绿色生态、土地流转、产业导入的农田建设模式进一步普及,粮食生产功能区、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园区和田园综合体等同步建设、一体推进,支撑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左右,稳定保障全区280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其中,还强调加强资金保障。建立健全农田建设多元投入机制,不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素保障。加强财政投入保障,统筹农田建设补助资金、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中央和自治区预算内投资、土地出让收益等资金,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财政投入标准,确保与建设任务和质量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