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提出:要把发展设施农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启动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合理布局新建扩建与改造提升,创新投融资模式机制,分层级打造创建一批示范基地和智慧农业先行区,以点带面逐步推开。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机械化是重要、关键环节,今年设施农业机械化亟待发力。
尽管近几年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据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设施农业机械化率仅为42.05%,而202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03%,其中30个百分点的差距,表明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化仍是短板,需要引起行业重视。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撰文指出,设施装备配套完善,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支撑。旱涝保收的农田水利设施,先进适用的农机农艺装备,智能高效的现代设施农业,能够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产出稳定性。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但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还不高,农业机械装备仍有短板,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依然滞后。要注重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弥补水土资源先天不足。
《“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设施农业机械化率总体将达到50%以上。围绕设施种植产业优势区域,将积极推进设施布局标准化、建造宜机化、作业机械化、装备智能化、服务社会化。制修订适宜不同地区的温室设施结构与建造标准,推广节能型设施建造材料和低能耗电动设施装备,加快补上精量播种、育苗嫁接、移栽和收获、废弃物处理等环节技术装备短板,普及土地耕整、灌溉施肥、电动运输、水肥一体化设施以及多功能作业平台等技术装备,推广环境自动调控、水肥一体化和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等机械化信息化技术,探索开展嫁接、授粉、巡检、采收等农业机器人示范应用。到2025年,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为主的种植设施总面积稳定在200万公顷左右。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表示,和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的大田种植相比,设施农业生产中,劳动密集型的现象仍然普遍。我国设施园艺体量较大,在农业中占有相当比重,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然而,设施农业目前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未来发展智能化装备、提高机械化水平极有必要。
赵春江介绍,从数据看,我国设施园艺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如荷兰,每平方米可以生产番茄100公斤,黄瓜80-120公斤,我国目前的生产水平,大约在30-40公斤。在效益方面,人工成本占据了成本的很大部分,亩均成本在3000元左右。农民辛苦种菜,最终还是要提高收益,如何提高收益,机械化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设施园艺中,环境调控水平非常重要,过去我们很多设施园艺,都是基于传统经验的调控管控,往往不精不细。现在设施园艺日光温室占绝大部分,但总体来说,设施还是比较简陋的,从结构设计、设施角度看,也不具备调控的能力。因此,相关的装备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研发和提升。”
大力发展智慧设施农业成为业内共识。专家表示,我国要提高设施农业效益,一是信息技术应用要更加广泛。像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都在逐渐进入设施园艺领域。二是实现全产业链条的赋能。从育种开始到销售全链条,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韧性,把三产融合在一起,实现生产的智能化、作业的精准化、管理的数字化、服务的网络化,最后实现高产和高效。三是发展垂直植物工厂。现在日本,包括美国,也正在大力发展垂直植物工厂,向无人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还缺乏这方面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