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辣椒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产值和效益位居各蔬菜作物之首。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总面积47.15万平方公里,拥有“华夏第一州”的美誉,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州域内的焉耆盆地是新疆辣椒生产重要基地之一,生产的色素辣椒红色素、辣椒碱、辣红素含量高、品质好,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军工,年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亩均收入5522元,这一红色产业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主导产业。然而,在2020年以前种植辣椒不是一件容易事,辣椒栽苗、采摘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体力活,每到农忙季节,忙碌劳作的栽苗工、采摘工布满田间地头,每亩近2000元的人工栽苗、采摘成本几乎占据种植成本的一半,“机器换人”成为了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选择。
二、主要做法
(一)自动移栽,万千椒苗巧搬家
在新疆种植辣椒需要克服生育期不足、保水保墒等困难,膜下移栽成为了新疆辣椒种植的必要环节。膜下移栽技术,需要在大棚提前进行穴盘育苗,4月在耕整好的地里铺上农膜和滴灌带,在合适时间再将大棚里的辣椒苗移栽到地里。短短二十天的移栽作业时间,超过50万亩的辣椒地,几千万的穴盘苗,人工移栽所需人工数量和栽苗效率远远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巴州农机发展中心联合本地企业潜心研发,由巴州良佳农机制造公司研发的第八代高速自动投苗移栽机,实现自动取苗、投苗、膜上打孔、栽植、覆土等先进功能,作业效率最高每天34亩,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2021年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二等奖,2023年4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我爱发明》栏目播出。同时,积极引进内地田耐尔、北卡等多家移栽机示范推广,助力辣椒移栽机从“有机可用”到“有好机可用”,成为农机户挣钱好帮手。焉耆县五号渠乡苏学文看到移栽市场商机,2023年投资近60万元购买16台移栽机,当年移栽作业面积5000余亩,创收79万元,成为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
2021年9月,不对行辣椒收获机在和静县作业
(二)机械收获,仿生柔指收回来
近年来市场上主流的滚筒弹齿辣椒收获机,收获板椒破损率高、含杂率高,影响销售价格。巴州农机发展中心联合多个生产企业,先后研发了包裹橡胶的“仿生柔齿”滚筒辣椒收获机和模仿手捋动作“双螺旋对辊”收获机,将破损率、含杂率有效降至X%。“双螺旋对辊排刷辣椒柔性对行收获技术集成及装备示范推广”成果获得2022年自治区农机科技创新奖。焉耆县富强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有新疆机械研究院、山东春明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辣椒收获机6台,2022年辣椒机械采收作业面积1.3万亩,作业收入390万元。
2023年4月,在焉耆县包尔海乡举办辣椒机械化移栽演示展示观摩会
(三)积极探索,农机农艺互融互促
为改变农民传统观念,推广机械移栽、机械收获及配套技术,巴州农机发展中心通过丰产机采模式对比试验,筛选1.25米1膜2管和1米1膜2管适宜机收的辣椒丰产种植模式,制订穴盘式全自动移栽机操作技术规程和巴州板椒联合收获机作业技术规范两项地方标准,不断促进农机装备和栽植模式有效融合。3年来,先后组织召开辣椒机械移栽、收获现场会26场次、辣椒机械化技术研讨会、农机农艺融合研讨班、辣椒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论坛等各类培训班39期,制作辣椒技术教学片、宣传片11部。建立5个辣椒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核心示范区面积超3万亩,辐射带动超40万亩。通过示范区带动、现场观摩、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使广大辣椒种植户接受新观念、使用新装备,以辣椒机械移栽和机采技术为主的辣椒全程机械化技术得以广泛推广运用。
2022年6月,巴州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正高级农艺师在博湖县培训辣椒机械化采收技术
三、取得成效
据2022年统计数据,辣椒移栽机械化技术,人工移栽每亩成本约250元,机械移栽每亩成本约180元/亩,较人工节省成本70元/亩。增加产量。机械移栽效率高、质量好、缓苗快、抗倒伏,可有效延长辣椒生育期,较人工移栽能增产约5%。
据2022年统计数据,人工采摘费用每亩地1800元,机械收获费用仅有300元,每亩地可节约成本1500元。
使用机械移栽,效率是人工的50倍;机械采收效率是人工的200倍,可有效缓解农忙时节用工紧张。
四、经验启示
巴州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巴州农机发展中心”)锚定辣椒全程机械化“机械移栽”“板椒机收”两大堵点,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高校+农户”的产学研推一体化模式,整合多方资源,先后与自治区农机学会、新疆农科院、新疆农大、巴音职业技术学院、巴州良佳等20余个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生产企业达成合作,攻克了移栽机“效率低、故障多”和机采辣椒“两高一低”等技术难题。近三年来,巴州辣椒全程机械化水平年增长率10%以上,年均为农民节本增效上亿元,截至2022年,全州拥有辣椒移栽机1092台、辣椒采收机158台,辣椒全程机械化率70.3%,仅移栽、采摘环节减少劳动用工2万人、节本增效1.71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贡献了“农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