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甘肃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观察

   2023-12-21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25970
核心提示:近年来,甘肃省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集中研产推用多方力量,加大短板机具研发攻关,着力解决丘陵山区和特色产业机械供需

近年来,甘肃省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集中研产推用多方力量,加大短板机具研发攻关,着力解决丘陵山区和特色产业机械供需矛盾,全省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得到了显著提升。2022年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1.2%,较2018年提升8个百分点。今年甘肃进一步贯彻落实《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技术集成推广实施方案》,启动实施2023年省级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加快补齐关键农机装备短板弱项,为全省粮食生产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装备支撑。

补短板吹响集结号

甘肃省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76%以上,约70%的粮食出产于丘陵山区。由于丘陵山区机械研发成本高,市场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大企业一般看不上,小企业又无能为力,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各个环节农机装备短板明显,制约了丘陵山区农机化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把农机装备欠缺这个短板尽快补上。

甘肃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瞄准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对农机装备的需求,构建特色产业农机装备研发、制造体系,研发适合甘肃立地条件,先进适用、智能高效、绿色生态的农机装备。支持产学研推用深度融合,协同促进种养加、粮经饲全程全面机械化创新发展,特别要在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方面取得新突破。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以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为重点,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将农机装备研发工作纳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成立工作专班,分产业组建研发和咨询团队,定期会商,合力攻关。搭建了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中心,以三牛、铸陇、奥凯等省内农机装备制造企业为骨干的 “一中心六基地” 农机装备研发创新平台,组织高校、企业及推广机构开展“卡脖子”农机装备研发推广。

2023年,投入省级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资金1500万元,安排实施农机装备研发项目21个,计划研发各类农机装备20种、生产样机71台,试验示范1.37万亩,开展试验选型29种。

“开展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就是要解决依靠市场解决不了,又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生产所必需研发的农机装备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我们支持企业、院校等率先研发丘陵山区同装备。通过创新研发、现场演示、让企业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让更多企业加入到研发队伍中来”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农机管理处负责人说。

抓研发攻关显成效

甘肃在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的行动中,探索建立了“企业+科研院校+推广部门+应用主体”共同参与的补短板农机产业化推进模式,旨在“集中力量办大事”。

平台研发团队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强化协同攻关,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创新推广衔接、多重优势互补的协作分工机制,统筹推进前端技术研发、中端集成熟化、末端推广应用。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研产推用深度融合机制,分区域分产业分作物分环节补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短板。

甘肃制种玉米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2022年全省玉米制种面积157.58万亩,产种量6.49亿斤,面积和产种量分别占全国的43.1%和47.7%。其播种、成熟、收获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到种子质量,生产的高标准对农机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亟需补齐生产环节的装备短板。

酒泉奥凯种机研发团队针对现有大型制种玉米去雄机适应性差的问题,研制成功了适宜河西走廊制种玉米主产区应用的轻量化小型高地隙自走式制种玉米去雄机,补齐了制种玉米机械化去雄装备短板。

甘肃农业大学教授赵武云团队针对目前国内现有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无法满足制种玉米收割过程中低损伤、低损失、快速清种等需求,只能采用人工摘穗剥皮的情况,研发出4YZS-4A制种玉米收获机和4YZSJ-4A穗茎兼收制种玉米收获机,突破了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关键收获环节技术“瓶颈”,填补了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的技术“短板”,有效破解了制种玉米收获生产环节“无机可用”的难题。

突破一批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特色产业机械和智能农机装备技术瓶颈,为提升丘陵山区农机化提供装备支撑,是加快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的一个重要目标。

甘肃岷县俗称“千年药都”,中药材种植是当地的优势特色产业,品质好产量高,党归产量占全国90%以上,党参、黄芪产量占全国70%以上,由于地处陇中丘陵山地,中药材收获依靠人工采掘,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

针对这些情况,甘肃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团队与岷县火石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山地履带式小型药材收获机,可一次完成挖掘叉齿的强制入土、药材翻动和药土分离等作业。该机爬坡能力强、适应坡度小、整机质量轻,地块转移较为方便,简单易操作。单机单人每天可收获中药材1.5亩—2亩,每亩成本仅170元左右,较人工收获亩节省费用300元以上。目前已在甘肃岷县、文县等药材主产区推广140台,实现规模化推广应用,初步解决了长期困惑丘陵山区中药材生产的一大难题。

加强省内外协作攻关是增强省内补短板研发力量的有效途径。面对省内农机制造企业规模小、研发力量不足的现状,平台研发团队加大与省外优势企业的合作力度,联合研发藜麦联合收获机、履带式马铃薯收获机等农机装备新产品11种。

据了解,截至目前,“一中心六基地”平台农机装备研发团队己成功研制玉米去雄、中药材移栽收获、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等短板机具69种,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初战告捷,取得明显成效。

建基地推广有“实料”

2023年,甘肃省开始实施《粮食生产关键农机装备累加补贴与现代农机装备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这个方案紧扣全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倍增行动,依托农机化力量,以农机购置累加补贴为抓手,推进制种玉米大县和丘陵山区粮食生产薄弱环节农机装备购置与示范,分区域分产业分作物分环节确定主推装备和技术路线,全方位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绿色高效的农机装备技术,开展农机农艺集成配套,布局建立一批机械化先导示范基地。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建立省级农机化技术推广包抓联工作机制,分作物分产业制定推广方案、组建专家团队、配套政策项目,大力开展农机装备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安排省级专项资金3000万元,支持各级技术推广部门引机具推技术、建基地做示范、搞培训促应用。

例如:10月11日,甘肃省平凉市在崇信县锦屏镇马沟村种植示范基地举办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集成试验项目机收现场演示活动。活动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对平凉市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对 “3+3”、“3+2”、“4+4”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进行了现场培训,现场进行了新机具新技术演示示范,对机械化生产技术进行推广,补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机装备应用短板。

同时,全省各地以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为依托,加大了农机装备补短板宣传活动。

例如:今年在定西市召开全国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观摩会议,开展现场直播活动,累计在线参与人数达910万人次,营造了浓厚的农机装备补短板社会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建基地以点带面,开展现场演示观摩培训等推广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户掌握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丘陵山区农机装备补短板新机具新技术,为建设现代农业和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农机装备技术保障,是促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快速进入应用阶段的有效手段。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立省级农机装备技术集成示范基地80个,引进新机具680台,举办现场演示观摩活动126场,宣传培训15万人次。

强主体应用见实招

在开展农机装备研发补短板的同时,甘肃省同时加大了农业生产环节农机装备应用补短板的力度。尽快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应用成果,真正让研产推用的“用”发挥作用,形成先进农业生产力。通过加大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机装备应用来带动市场,市场带动生产,生产推动研发,这种逆向力量,传导到全产业链条,将塑造出农机装备补短板的强大内生动力。

近两年来,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实施“一乡一社”建设试点和强主体强装备“双强”行动,共计安排项目资金3200万元,持续培育壮大农机经营服务主体,加大农机装备应用补短板力度。

甘肃省通过安排示范项目,以提供装备提供资金的方式扶持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支持合作社按照“农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方向,以打造“五有”规范化农机合作社为目标,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实行政策倾斜,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跨区作业、土地托管服务、综合农事服务,大力培育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合作组织,着力构建上下贯通、纵横相连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大批较为规范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应运而生,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会宁县文兵合作社是全省287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家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拥有拖拉机34台、配套机具304台,农机总作业量11.3万亩,服务覆盖周边农户5036户。

2022年,在省上农机化科技试点项目和“双强”行动资金的支持下,文兵合作社与有关企业合作研发的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履带自走分级装袋(装箱)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通过鉴定并投入推广应用,每年可为会宁县马铃薯产业节约人工成本1.44亿元以上。

今年,合作社依靠自身优势,承担省级农机化科技示范项目2项,项目总投资100万元。依托丘陵山区粮食作物薄弱农机装备累加补贴与示范项目,通过装备提升行动购置“双补”机具16台,新增作业面积6.25万亩;依托省上粮食产地烘干中心建设补贴试点项目新建日处理能力120吨粮食烘干中心一处,弥补了当地粮食烘干的短板,提高了农机防灾减灾应急烘干能力。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扶持农机合作社1600个,推广新型适用农机具1.6万台,年服务面积达3340万亩,较上年新增机械化作业面积400万亩,各类农机经营服务主体已成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的主力军。

同时,甘肃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导向作用,加大对急需农机具支持保障力度,对丘陵山地机械实行应补尽补并提高补贴测算标准,全省补贴推广马铃薯、中药材、蔬菜、林果等特色产业所需机械2.5万台(套),丘陵山区紧缺机具补贴占比提升到全省补贴总量的35%,有力促进了丘陵山区综合机械化率的提升。

10月26日,全国农机装备补短板暨农业机械稳链强链工作会议在湖南省郴州市召开,会议对下阶段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下一步,甘肃省将认真贯彻全国会议精神,压实责任,落细措施,以建设丘陵山区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和推进河西现代农机装备提档升级为目标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全省农业机械化各项工作,为建设农业强省提供更加有力的装备支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