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农机化总站出手!手把手指导南方水稻机械化耕种

   2024-03-21 农机化总站15820
核心提示:南方水稻机械化耕种指导意见

当前,南方水稻、北方春玉米、春大豆正处于春耕备种的关键时期。为提高春耕生产机械化水平和机械化技术到位率,针对南方地区水稻生产提出本技术指导意见,其他地区可参照应用。

一、南方地区水稻育插秧

水稻机械化育秧移栽技术包括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钵体苗机械化育插秧、钵体苗机械化有序抛秧等多种方式,能够实现水稻稳产增产,并具有灾害抵御能力强、除草剂使用少、稻谷品质好等优势,对于缓解南方多熟制茬口矛盾、提高复种指数具有重要意义,是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主要发展方向,应作为主推技术重点应用。

(一)耕整地

应实行轮耕制度,一般三年左右开展一次翻耕作业,有效提高耕层厚度。在上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耕翻晒垡,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冬翻田。耕整地宜采用旱耕或湿润旋耕方式,秸秆宜还田,翻耕深度20cm以上,旋耕深度12cm以上,实现秸秆还田、埋茬覆盖。翻耕或旋耕时,可施用有机肥及其它基肥,使肥料翻埋入土,与土层混合。应采用水田耙或平地打浆机平整田面,沉实后达到机械移栽作业要求。由于双季稻区茬口紧,应及时耕整地,并留出足够的沉实时间。

耕整地宜采用橡胶履带式农业机械,禁止90及以上马力轮式拖拉机开展水田机械化作业,减少接地比压,减少水田犁底层的破坏。

耕整地作业质量应达到“平整、洁净、细碎、沉实”。加大激光、卫星平地技术推广应用,有利于高质量整地和水肥药高效利用。作业后,田块应平整,深度一致,地表高低落差≤3cm;田面应洁净,无残茬、杂草等杂物;耕整后应下碎上糊,上烂下实;泥浆应沉实达到泥水分清,寸水不露泥,沉实而不板结,机械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争取水稻栽后早活棵、快分蘖、不僵苗的大田环境。

(二)播种育秧

1、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种植制度、栽插季节、生产模式等选择生育期适宜、优质、高产、抗逆、适应性好、发芽率和分蘖力较强、适于机械移栽并通过审定的主推品种;双季稻区应统筹考虑早稻与晚稻品种生育期,合理搭配,确保安全抽穗,实现双季机插高效生产。

2、育秧方式

培育适龄壮秧是水稻稳产高产的基础。通过带蘖标准壮秧的培育,达到预期田间栽插穴数和基本苗数,使大田群体长势均衡一致;带蘖壮秧有利于早生快发,争取足穗,塑造壮杆大穗,使个体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创造高产基础。应选择适宜的机械移栽育秧模式,宜采用集中育秧方式,着力提高秧苗素质和育秧效率。集中育秧应科学布局,经济适用,规模适度,便于统一管理和方便取秧、运秧;应做好集中催芽、精量播种、暗化出苗、苗期保温保湿和水肥药管理,降低育秧风险,提供高素质壮秧;特别注意预防低温冷害和苗期病害,防止烂秧。

适宜机械移栽的壮秧应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青秀无病、均匀整齐。根系短、白、粗、多,盘结牢固,提起不散。毯状秧苗叶龄3.0—4.5叶,苗高12—20cm;钵体秧苗可放宽至叶龄4.0—5.0叶,苗高12-25cm;最大不超过25cm,秧龄20—30天。移栽后发根力、抗逆性强,能够早扎根、早活棵、早发苗。

3、苗床准备

按照排灌方便、背风向阳、肥力中等、便于管理的原则提前备足秧田(或大棚苗床),秧田与大田面积比一般为1:80—100,大钵体毯状苗和钵体苗秧田与大田面积比为1:60—70。育秧床土应提前调酸、培肥和消毒,pH值一般为4.5—6.0,最大不超过6.5;有条件地区宜选用基质育秧。如采用大田秧池育秧,应在播种前一周将秧田翻耕平整,达到“上糊下松、沟深面平、肥足草净、软硬适中”畦面标准,秧床顶面宽1.3—1.4m,平整光滑;秧沟宽0.25—0.30m,深0.15—0.20m;四周开较深围沟,确保良好的通气性、透水性,提高秧苗的抗低温冷害能力。

4、适期播种

根据品种特性、早晚稻茬口期确定适宜播种期、播种量和秧龄,培育适龄壮秧;早稻根据气象条件抢在冷尾暖头的时间段播种,长江中下游一般安排在3月中下旬。一般根据适宜移栽期,按照秧龄20—30天倒推播种期。播种时,根据机插秧作业计划做好分期播种育苗,防止移栽时秧苗超龄。应尽可能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方式,宜选用流水线播种,一次性完成装土、洒水(包括消毒、施肥)、精密播种、覆盖表土等多个环节;也可选用轨道式播种机械;田间育秧可选用田间播种机械。

播种前,应做好晒种、脱芒、选种、药剂浸种和催芽等准备工作,通过机械精选种子,提升发芽率,种子发芽率、成苗率≥95%;浸种前3—5天,选晴天晒种3—4小时,杂交稻只摊开透气,不晒种。选种可采用风选、筛选、水选等方式,水选一般用黄泥水或盐水,溶液比重为1.05—1.10。选种后,应用清水洗净后再浸种,宜采用浸种催芽机集中催芽,根据种子发芽要求设置好温湿度等指标,做到“快、齐、匀、壮”,以露白破胸为宜。

应选择冷空气结束、气温变暖时抢晴播种。播种前,应做好机械调试。应调整至适宜的播种量、底土量和覆土量。播种量根据品种类型、季节和秧盘规格确定,常规稻播种量(30cm行距)秧盘一般100—150g/盘,每亩25盘左右;杂交稻可根据品种特性适当减少播种量,一般70—90g/盘;窄行(25cm行距)秧盘按宽行(30cm行距)秧盘的面积作相应的减量调整;播种应精量均匀、不重不漏。底土厚度一般为2.2—2.5cm,覆土厚度为0.3—0.5cm,应覆土均匀、不露籽。播种洒水量应达到秧盘底土湿润、表面无积水、盘底无滴水,播种覆土后能湿透床土。

如采取大田育秧方式,应将已播种的秧盘,移至秧池田,放置在准备好的秧床上;秧盘应盘边相贴,搭建拱棚,盖膜保温,盖膜后四周用泥土压实,防止被风吹开,提高保温效果。

5、秧苗管理

水分管理应实现旱育秧,保持秧板土壤湿润和供氧充足。如遇低温冷害,应及时盖膜,保温防冻,并灌深水护苗;低温过后,应逐渐排浅水层,以免造成秧苗生理失水,导致青枯死苗。2叶期后,应以浅灌为主,保持土壤湿润,不留水层,以水控苗,防止徒长。移栽前5—6天,应控湿炼苗,天晴灌半沟水蹲苗,或放水炼苗,促进秧苗盘根成毯,增加秧块盘结力,便于卷苗运输和机插作业。2叶1心时,每亩施用尿素2kg作为断奶肥;移栽前3—5天,每亩追施尿素2.5—3kg作“送嫁肥”。

应适时(一般2叶1心开始)揭膜炼壮苗,根据气温变化调控揭膜通风时间和揭膜程度,一般晴天中午秧厢两头揭膜通风换气,傍晚时盖好。膜内温度保持在20—30℃为宜,超过 30 ℃时应揭开薄膜两头进行通风,控温不超过35℃,以防止烂秧和烧苗。如遇长期低温阴雨,应尽量延长盖膜期,促进秧苗生长。经过充分炼苗后,秧龄在2.5—3叶时揭膜,揭膜时间宜选在晴天下午,厢沟内先灌水后再揭开两头或一侧,以防青枯死苗。揭膜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或极端低温恶劣天气应继续盖膜,每隔3—5天于中午揭开两头通风换气,降低膜内湿度,减轻霉菌的发生。秧苗移栽前3天应揭膜炼苗,提高抗逆能力,以利于栽插后扎根返青。

应加强苗期病虫害防治,特别是立枯病和恶苗病的防治。移栽前,对秧苗喷施一次对口农药,做到带药栽插,以便有效控制大田活棵返青期的病虫害。秧苗见绿后,应根据机插秧龄和品种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生长,可根据不同型号药剂的产品说明书进行配制和施用,一般采用300ppm多效唑溶液每亩配水30kg均匀喷施。

(三)机插秧

1、秧苗准备

根据作业时间和进度,合理安排起秧时间和规模,做到随起、随运、随插;应尽量减少秧苗挤压和秧块搬动,避免运送过程中秧块变形及秧苗折断。起秧时,应先拉断穿过盘底渗水孔的少量根系,连盘带秧一并提起,再平放,小心卷苗脱盘;宜采用秧苗托盘和运秧架运秧;运至田头时,应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并及时采取遮荫措施,严防暴晒,避免秧苗失水枯萎。

2、机械准备

根据秧盘规格选择适宜型式的插秧机。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栽插质量,宜选用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如需要提高栽插密度,可选用窄行(25cm)插秧机;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宜选用带有同步侧深施肥功能的插秧机。

插秧作业前,应提前加注润滑油,并检查调试插秧机,一般空运转5—10分钟,确保各部件运转灵活、无碰撞卡滞现象;应提前调整栽插株距、取秧量和栽插深度。装秧苗前,应将秧箱移动到导轨的一端,避免漏插;秧块应紧贴秧箱,不拱起,两片秧块接头处应对齐无间隙;必要时,应洒水润滑秧箱面板,使秧块下滑顺畅。

3、机插秧作业

着力提高栽插质量。栽插质量达到“浅、匀、直、稳”,提高钵苗抛秧精度,实现有序定位定植;提高毯钵苗的移送、切块精度,减少植伤,争取早活棵、早返青,促进低位有效分蘖。抢早栽插。早栽有利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和促进有效分蘖,争取多穗、构建大穗,奠定优质高产。

根据水稻品种及栽插季节确定适宜栽插密度,栽足穴数。根据水稻品种及气候特点,科学匹配行株距,达到适宜基本苗数,确保有效穗数,发挥移栽稻产量潜力。一般常规稻株距12—16cm,每穴3—5株,种植密度1.7—2.2万穴/亩;杂交稻株距14—17cm,每穴2—3株,种植密度1.6—2.0万穴/亩。为促进低节位分蘖,宜浅栽。

作业后,秧苗应栽插均匀,深浅一致,一般漏插率≤5%,伤秧率≤4%,漂秧率≤3%,插秧深度1—3cm。

(四)田间管理

1、施肥管理

根据水稻目标产量、稻田土壤肥力和品种类型,结合测土配方施肥要求,确定合理氮、磷、钾配比和精确定量施氮运筹,培育高产群体;宜增施有机肥;一般有机肥和磷肥作为基肥,在整地前可采用机械撒肥机等施肥机具施入,经耕(旋)耙施入土中。钾肥按基肥和穗肥各50%施用;氮肥按基肥50%、分蘖肥30%、穗肥20%比例施用。可适当增加磷、钾肥的用量,以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强光合作用,培育壮秆大穗,获得高产及超高产。实行秸秆还田的田块,应在基肥中加施10%氮肥。

不同稻区水稻高产栽培需肥量(kg/亩)

2、水分管理

应提前检修灌溉设施,增加灌溉水源,扩大灌溉面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及时浇灌保苗,加强抗旱春管。提倡稻田沟系配套,开好水稻丰产沟。大田间隔3—4m开宽25cm,深15cm丰产沟,同时开好横沟和围沟,确保灌排畅通。通过干湿交替,适度搁田,可控制无效分蘖发生,达到预期穗数;也可有效抑制基部节间伸长,增强群体抗倒伏能力,利于争取高产。

宜采用浅湿灌溉方式。活棵返青期一般保持1—3cm浅水层;秸秆还田田块在栽后2个叶龄期内应有2—3次露田,以利还田秸秆腐解产生的有害气体释放,此后结合施分蘖肥建立2—3cm浅水层。全田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80%左右时,采用稻田开沟机开沟,及时排水搁田,通过多次轻搁,使土壤沉实不陷脚,叶片挺起,叶色显黄。拔节后,应采用浅水层间歇灌溉方式,促进根系生长,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和株高,使株型挺拔、抗倒,改善受光姿态。开花结实期,应采用浅湿灌溉方式,保持植株较多的活根数及绿叶数,促进植株活熟到老,提高结实率与粒重。

3、病虫草害防治

应强化监测预警,提前防范重大病虫害,推行分区施策、分类指导,落实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以及稻飞虱、粘虫和稻纵卷叶螟等重点病虫防控关键技术。应根据不同病虫草害情况,合理用药,宜选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及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实施精准施药,减少污染。应大力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提高防治效果,遏制重大病虫暴发流行危害,实现“虫口夺粮”。

在机插秧作业前1周内,结合整地开展一次性除草剂封闭灭草,施药后保水3—4天。机插秧作业后1周内,应根据杂草种类结合施肥喷施除草剂,施药时水层应为3—5cm,保水3—4天;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机插秧作业后2周左右,采用机械中耕除草,除草时水层应为3—5cm。鼓励使用机械除草技术,减少化学除草剂的施用次数和施用量,促进稻田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壤改良,构建可持续高产良田。

根据经营规模和地块大小,因地制宜地选用适用的高效植保机械。连片成方的规模种植,宜选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进行统防统治;丘陵山区及分散小地块,自走式植保机械下田困难、频繁调头轮辙压苗,可选用植保无人机或担架式植保机械。加强病虫草害监测,加强统防统治,通过有效防病获得高产。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