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分类施策推动产业功能县、农产品主产县、生态功能县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鼓励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首位产业,统筹县域经济和镇村发展,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链条。支持产值在1亿元以上、优势明显、资源聚集的特色产业优先发展、遍地开花。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发展壮大藤编等非遗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利用闲置宅基地和住宅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吸引优质企业到县域发展,拓展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空间。支持建设千亿级国家储备林基地。
七、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三十二)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压紧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有力有序组织推动。全面加强党委农村工作体系建设,配足配强工作力量,强化统筹协调职责。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着力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整合优化各类涉农督查检查考核,切实减轻迎检迎考负担。开展县镇村党组织书记话振兴系列宣传活动,多形式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
(三十三)深化农村改革。扎实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有序组织第二轮承包到期的5个县(市、区)开展整县试点,推动即将到期地区开展镇村试点,依法依规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探索防止流转费用不合理上涨有效办法。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有序推进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试点后续工作。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合理统筹土地增值收益的有效机制。落实支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垦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三十四)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盘活存量资金,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收益支持农业农村相关政策。落实土地出让收入使用政策,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强化涉农资金整合,支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强化对信贷业务以县域为主的金融机构货币政策精准支持,完善大中型银行在陕分支机构“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定位。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持续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点,推动银行业机构加大对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现代设施农业等领域信贷投放,创新体制机制和产品服务。深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推进涉农信用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实施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费补奖政策,支持做大农业担保规模。积极发挥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以市场化方式设立子基金支持“三农”发展,推动设立北大荒陕西种业发展基金。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纳入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加强专项债券资金监管,规范债券资金使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涉农领域贷款贴息试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规范投资经营行为。加强涉农资金项目全过程监管,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三十五)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激励引导城市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鼓励青年入乡返乡创业就业,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落实城市医生、中小学教师、艺术人才等专业技术人才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在任职期内完成相应要求的基层服务(支援)任务,落实援藏干部职称评聘政策。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镇村服务全覆盖。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探索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加强高等教育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发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作用,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探索推进医疗卫生人员“县聘镇用、镇管村用”。深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发挥科技小院、专家大院、各类产业试验示范站作用,支持开展全产业链科技服务。
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以“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为战略抓手,不断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