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农机创新不能“雾里看花”

   2024-05-30 农机1688网李勇17540
核心提示:农机创新不能“雾里看花”

农机创新不能“雾里看花”



直面未来竞争,农机企业突破传统竞争格局,掌握核心技术、核心能力,持续打造核心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从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所有农机企业必须围绕着产品创新拓展经营活动,这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终极法宝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

知易行难,实际上,创新是最难的,尤其是技术和产品创新,成功的几率十有八九与投入不成正比,每次创新未必都能够有结果,甚至会面临一次次的失败,不少人为之血本无归,而且,不少企业间模仿、抄袭现象普遍存在,久而久之,农机行业不少品类同质化竞争的诟病便已形成。

这期间,个别农机企业便把创新当成了一种“营销手段”,嘴里不停地喊着创新、创新、加大创新,而行动上却是做表面文章,搞得花里胡哨,实质性产品改进与创新毫无起色。

从根本上讲,农机行业任何形式的创新,都必须以产品这一基础载体为呈现点和落脚点,哪怕是一个螺栓、螺母的创新应用,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绝对不能“雾里看花”。

靓丽外观掩盖下的缺“芯”少“髓”。

伴随着工业设计发展,国内外观设计毫不落伍于全球一流水平,以汽车、工程机械和农机为代表的机械产品外观是越来越漂亮,漆面越来越耀眼,而实际上,在产品性能与技术创新上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产品外观设计只是产品工业设计的一小部分,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性能设计、机构设计、技术工业设计等等,这些才是工业设计的精髓。

外观设计花样翻新,内部结构“换汤不换药”,抄袭模仿盛行,最终的结果就是造成产品同质化价格竞争,侵犯的是创新引领者的利益,破坏的是产业发展的正常秩序。比如,农机行业里我们常见的大中拖产品、小型农用工程机械等传统产品品类,因个别品牌抄袭模仿形成的同质化屡见不鲜,行业内常说的潍坊区域的“福田系”大中拖,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外观设计多样,而底盘相似,离合器、变速箱等核心部件同品牌、同资源采购;莱州的小型农用装载机等工程机械产品,亦是如此。这类产品的共性特点是,不同品牌的核心结构一样,仅在产品外观和部分辅助结构上进行了区分设计,而在实际的技术、性能、智能化等环节没有创新。从根本上讲,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进程飞速进步,但是,工业基础能力仍然比较薄弱,产业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门类全体量大却结构优化不够,在某些高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等领域存在空缺。

回到农机行业,众所周知,我国农机规模体量位居世界第一,而在产品技术领先程度上却与全球一流企业相差甚远,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大而不强”,比如高端发动机、大型产品的液压系统、电控系统和PLC控制系统等是国外的;不仅如此,很多农机设备的核心部件,如打捆机上的D型打结器、免耕精量播种机得种夹、采棉机的采棉指等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国内农机行业在新工艺、新材料工艺研发上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产业升级……核心能力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看似规模很大,实际上掌握的核心能力、核心技术很少,很多企业貌似收入、利润都不错,但是长久发展却是后劲儿不足。

因此,农机行业既要重外观设计,更要重结构设计、性能设计,必须下大力气在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部件制造上进行突破,同时要在智能系统、AI等工业科技环节加大投入,促进产品升级和产业进步,在技术与产品创新领域,农机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高逼格理论标榜下的产品化不落地。

按照当今科技创新的规则,国家不少科技支持资金投入到大学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有体制的研究机构上,而投入产出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现实中,占据绝对比重的民营农机企业才是创新的主力军。

归根结底,农机行业创新不仅需要论文、著作等理论创新,更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实现产品化,不能够实现产品转化和技术落地的理论是没有价值的。近年来,我们愈加感受到,来自于不同方向的农机设计理论与实践脱节、农艺与农机作业脱节的现象,直接影响力农机企业制造理念,导致了农机产品作业可靠性、先进性、适用性不足的突出软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装备产业发展。

众所周知,国内有以中小企业为主体远超过2000余家的农机制造企业,整体研发制造及工艺控制水平参差不齐,为数不少的制造企业研发力量十分薄弱,甚至是研发部门设置和功能缺失。那么,农机产品技术研发设计等环节主要来自哪里呢?主要来自于三个途径,第一,来自具有一定实力、一定规模、经营者有想法的农机企业;第二,来自国家农机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以及相关大学院校等机构;第三,来自国外技术引进、民间原创技术和原创产品挖掘等。近年来,国内农机进步有目共睹,但是,产品的作业可靠性、先进性、适用性不足依然存在,应该讲,目前国内农机行业的技术优势在传统大众品类的中小型产品上,在大型化、智能化、经济作物以及畜牧机械、大型农机具等产品上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国内农机理论数据设计与实际使用存在偏差,用户使用体验得不到及时转化的现象也异常突出。

我们常说,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才能令科技鲜活起来,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理论设计产品化和商业化,因此,农机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设计,必须充分结合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不断改进、不断优化、不断进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做模拟是做不出好产品的,只有到田间地头去实地了解农艺现状,认真听取真实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建议,设计制造出来的农机产品才能被市场和用户所认可,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

概念营销下的东拼西凑,有形无神。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理念、各种观点满天飞,大家耳熟能详的诸多关键词里一定少不了“创新”和“智能”这两个热词,农机行业亦不外如此,不少人热衷于追求潮流,用概念博取客户眼球,把产品技术创新装进了虚假创新的外衣里。

自2015年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以来,国内农机产业发展正在进入调整升级的深水期。在不少农机企业经营者的眼里,要转型,就是要抛弃传统产品制造,什么产品好卖就做什么,什么产品利润高就生产什么,什么是爆品就朝着什么方向挤;还有一些企业,赚噱头,炒概念,高举“智能化”“高端化”的幌子冲击市场,用花样宣传换取流量等等。给句忠告,农机企业,脱离了产品这一基本载体的虚假创新都是在做无用功,不能长久!纵观农机企业兴衰历程,无一不与产品息息相关,没有一家企业是脱离了产品靠概念营销壮大的。

伴随着我国农机产业链条不断完善,部件由供应商制造、整机由主机厂总装的供应链合作模式成为了发展主流,这种模式既成就了一线品牌的规模扩张和快速成长,同时也造就了产品同质化的复制、模仿和抄袭,目前国内二三线品牌绝大多数出现在一线品牌制造驻地周围,借助一线品牌开发形成的社会成熟资源进行着快速扩张,以低价格冲击市场。与此同时,产业队伍专业性不足也影响了农机产品的装配品质,据统计,我国现在有4亿多产业工人,其中2.4亿是农民工,超过一半比例,足以表明,现阶段我国产业工人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与不断进步的工业制造产业匹配度不足,农机产业队伍专业性不强的弊端尤为突出。部分小微农机企业为走捷径,以其他品牌产品为模仿对象,在产品组装过程中所使用的部件东拼西凑,最终换来的结果必定是“形似而神不似”,好看不好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机企业要强大,就必须倾力培养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无二路可走。


农机企业发展,所处细分产业优劣、模式优劣、赛道优劣都并非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迎接未知和充满挑战的市场竞争,做好自我调整、自我创新才至关重要。“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大浪淘沙,唯有顺势而为,脚踏实地,不虚假、不盲目、不投机,创新进步,才能不被行业竞争所淘汰。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