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我国农机保有量已达2亿台套 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正当时

   2024-06-14 中国工业报 韩永先17910
核心提示:我国农机保有量已达2亿台套 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正当时

“我国农机保有量已达2亿台套,总动力11亿千瓦,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4%。”近期,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主办,江苏大学、省部共建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农业工程大学国际联盟承办的2024耒耜国际会议透露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现状。

同时,在主题为“推动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2024耒耜国际会议期间,280多位国内外涉农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负责人,围绕智能农机装备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等话题展开研讨、碰撞思想,为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迈进世界第一方阵

与会专家表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的科技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科技推动农业实现从“靠天吃饭”到“旱涝保收”,从“人扛牛拉”到“机器换人”,从高投入、拼资源、拼消耗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有效保障了老百姓的“粮袋子”“奶罐子”“油瓶子”“肉盘子”“菜篮子”。

“2023年我国农机保有量2亿台套,总动力11亿千瓦,综合机械化率74%;规模以上企业220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2428亿元;生产14大类50小类4000多种农机产品。”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国家工程中心主任方宪法透露,我国已成农机制造和使用大国,占据全球市场27%的份额,2023年我国农机企业总数超过8000家,从主要农机产品自主化率来看,机械传动拖拉机已达90%,动力换挡拖拉机超过60%,谷物联合收获机、精量播种机、棉花采摘机自主化率均达80%,青饲料收获机、智慧农业技术装备(传感器、算法模型)达到90%,打捆机为85%,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为70%,高端农机装备达60%。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叶玉江直言,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迈进世界第一方阵,农业领域被引论文数量于2017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农业科技论文产出贡献国。2014年至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发明专利申请量始终位居全球第一。

据了解,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在主要农作物基因组学、超级杂交水稻、禽流感疫苗等10%的领域领先国际水平;粮食作物种质资源发掘与新品种培育、重大植物病虫草害及动物疫病防控、旱作农业等39%的领域已经同步国际水平;在高端芯片及专用传感器、现代奶业、大马力拖拉机、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装备、农业精准作业等51%的领域是跟跑国际的水平。

方宪法透露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正逐渐从以政府公共研发部门为主,向公共研发部门和企业相辅相成的创新体系转变,其中农业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快速推进、农业领域高校和科研院所加速布局、农业领军企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研发方面,在事关国家安全、长远发展的种质资源、耕地保护、疫病防控等关键领域,公共研发部门仍是主力军;在市场化程度高、产业化前景好的商业化育种、产品创制和技术研发领域,企业正逐渐成为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国各类创新主体之间功能互补、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格局正在建立。

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仍需提升

取得显著成就的另一面,多位与会专家向中国工业报表示,我国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亟须提升创新水平。

“我国农机装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可控存在短板弱项。”方宪法认为,目前我国高水平农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缺乏基础数据和模型,高压共轨、高效传动、种管收作业、高精度传感、高质智控等效率、可靠性等技术实现是国外领先水平的50%左右;我国高端农机装备高性能零部件还依赖进口,高性能液压系统、精密排种器、打捆机打结器、高端专用传感器智能控制元器件等零部件主要靠进口,目前的对外依存度仍高达90%;在重大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还有短板,全程全面机械化仍旧有40%左右的产品处于空白阶段,外资品牌还占据我国高端农业机械80%以上市场份额。

方宪法表示,从农机装备重点领域上看,我国在农业动力装备、主粮生产装备、大宗经济作物生产装备、农业水土资源利用装备、丘陵山地农业装备、设施种植技术及装备、畜禽养殖设施及装备、水产养殖设施及装备、农产品品质分选装备、农业机器人等方面的还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不少差距。

以农业动力装备领域为例,国外现在主流的机型动力多是300-500马力,最大可达700马力,全系列无级变速技术运营成熟、电动和混合动力技术已经商业化应用、自动辅助驾驶成为产品标准配置;但是从国内产品来看,目前主流机型200马力及以下的技术较为成熟,300-400马力机型还在验证阶段,并且以机械换挡为主,无级变速还在试验阶段,电动和混合动力处于开发阶段,自动驾驶技术需后期改装应用。

与会专家介绍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整体上还有待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以24%的农业劳动力产出仅占GDP的6%,而美国以1.4%的农业劳动力产出总GDP的5%。前沿性科学技术发展仍然滞后,缺乏重大原创性成果,我国农业科技中国际领跑型技术仅占10%,并跑型技术占39%,跟跑型技术占51%。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支撑力度不足,我国高水平农业科学家比例是0.049‰,美国是0.738‰。

叶玉江剖析研究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认为,我国农业科技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科研投入少,以种业企业为例,2021年我国有7668家种子企业,平均每家种子企业总资产仅为3444万元,资产总额10亿元以上的仅有28家;平均每家种子企业销售收入1148万元,其中超过10亿的仅7家;利润超过1亿元的仅有5家,其中最高的利润是2.38亿元。2021年,我国最大的种业公司隆平高科年收入为35.03亿元,而国际种业排名第一的拜耳2021年农业收入高达202.1亿欧元。

同时,我国企业主体投入比重低,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仅为0.77%,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0%以上,不仅远低于欧美国家水平,与巴西、智利等发展中国家1.5%到2.5%的水平也存在明显差距。全国前500强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投入平均为0.74亿元,占全部营业收入总额的1.29%,远低于发达国家投入强度,其中投入排名前十的企业累计投入87.12亿元,占所有500强农业企业研发投入总额的40%,仅62家企业研发投入高于平均水平。

此外,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的学科结构依然以育种等优势传统学科为主,工程机械、信息技术学科较弱,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交叉学科布局缓慢。

产学研深度融合助推农业发展

针对我国当前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和高端科技创新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多位业界专家表示,全面推动我国智能农机和智慧农业的创新发展,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开展系列理论、技术和装备攻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才能更好支撑乡村全面振兴。

方宪法称,农业装备是现代农业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加大农业重要装备自主研制力度,加快补齐农业机械等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短板;要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因此他建言,我国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应该把握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一条主线,布局加大农业重要装备自主研制力度、补齐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短板、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三大重点任务,实现大田高效精益生产、设施农业智能化、农产品保质增值、农业生产智慧管理等四大目标。

叶玉江则在主题演讲中建议,优化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纵向上,要廓清中央和地方农业科研机构事权;横向上,要廓清高水平农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型企业的事权;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叶玉江认为,今后国家级科研机构要做好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科技攻关,省级科研机构需发力区域性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与集成,地市级科研机构要做好特色产业技术试验和集成示范。涉农综合大学、农业高校、中国科学院重点布局基础前沿探索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农业科研院所重点发力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关键核心问题,科技型企业推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应用。

“今后我国农业现代化核心技术攻关重点领域和方向,应该放在基因编辑、农业传感器与专用芯片、农业核心算法、细胞工厂等底盘技术,加强优质水稻、优质小麦、玉米、大豆、高品质蔬菜、白羽肉鸡、生猪、奶牛、肉牛、饲草等核心种源培育,突破农业机器人、丘陵山区实用高效作业装备等关键农机装备,攻克研发化学农药、化学兽药、农业合成药等高端合成药物,同时布局耕地质量与农节节水任务。

作为”2024耒耜国际会议“主办方的代表,江苏大学校党委书记李洪波指出,耒耜国际会议的召开对推动智能农机和智慧农业的创新发展,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江苏大学将认真总结并运用好会议的丰硕成果,进一步发挥农机办学优势,努力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现代农业装备人才的重要基地、研发高端智能农业装备的重要平台,努力成为服务乡村振兴和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重要力量,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星则提出,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助推器,江苏省工信厅将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加强现代农机装备、机器人等9条重点产业链培育,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开展无人农机作业试验项目,打造更多智能农机融合应用示范区。

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周玖华表示,智能农业装备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它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江苏省高校将统筹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坚持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做好产学研融合这篇大文章,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作出江苏贡献。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赵剡水则认为,当前农机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既要从无到有,做好适应中国国情的不同区域多种经济作物的需求的新产品,更要从有到优,推出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市场主导产品。希望大家加强联系,发挥各自所能,注重守正创新、跨界交叉,共同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助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