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再传统的农机品类也需要持续创新

   2024-06-19 李勇19640
核心提示:再传统的农机品类也需要持续创新

我们天天喊着要创新,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叫创新?这个问题估计不止困扰我一个人,相信很多人都说不清楚。

先看个案例。

多年前,坐过火车的人都有一种经历,那就是会听到火车在铁轨上行驶发出的“哐当、哐当”的声音,久而久之,这声音逐渐成为人们记忆中火车标志性声音。但是,这种有节奏的声音,给乘客们带来很不舒服的困扰,尤其是卧铺车,晚上行驶时,这种“哐当”声无疑是一种刺耳的噪音,令人心神不宁。


伴随着科技创新进程加快,在人们的不经意间,这声音逐渐消失了,不仅高速飞驰的动车没有了“哐当”声,在许多特快、普快列车上也听不到,旅客乘坐的舒适度大幅提升。

相信,如果不是看到该文中提及此事,很多人甚至没有在意到这种现象,更不会感受到传统交通工具的日渐式技术创新,创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便捷和惊喜。据了解,长度100m的铁路钢轨,温度每变化1℃,会拉伸或缩减约1.18mm。多年前,受限于工艺条件,一根钢轨多设定为25m长,每两根钢轨连接处会预留8mm左右轨缝,以应对钢轨热胀冷缩,列车行驶通过轨缝时,车轮与钢轨接头碰撞,会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如今,这种“哐当”声是如何消失的呢?答案是:靠技术创新!

据了解,伴随着材料材质以及加工工艺提升,单根标准钢轨长度由多年前25m增加至现在的100m,有的甚至长达500m,再通过无缝化焊接,钢轨就连成了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铁路技术工人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温差变化和一定算法,核算出“锁定轨温”,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换轨和应力调整施工,防止铁轨膨胀变形和冷缩断裂,消除了“哐当”声。

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带给我们非凡的体验,往往这种创新是颠覆性和不经意间的,这其中包含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生活中,我们的头脑常常被惯性思维所禁锢,总认为传统行业没有创新空间,铁轨的颠覆性革命无疑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

旁征博引,话题转到农机装备行业来。

作为“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之一,农机装备行业是典型的传统行业,市场竞争充分且异常激烈,根据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猫统计,目前,我国存续和在业的农业机械企业共计为4185家,其中农机制造企业2000余家。在产品产出能力上,国内农机工业能够自主研发、制造农、林、牧、渔、农用运输、农产品加工等7个门类所需的65大类、350个中类、1500个小类的4000多种农机产品,供给能力首屈一指。

但是,在国内农机产业品类众多、制造能力强大的背后,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中低端同质化产品供给过剩、高端产品国产化不足、核心部件以及核心技术依靠进口等弊病。因此,传统农机行业需要创新,需要颠覆性大力度创新!

首先,要突破高端、大型、智能化农机产品及部分核心技术、核心部件的进口垄断,做好“高、大、上”的文章。迄今为止,全球已经完成了3次工业革命,当下正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每一次革命都是一场大洗牌,谁掌握了核心技术,占领了“制高点”,谁就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高端制造无疑是工业革命的必争之地。国内农机制造必须在超大马力换挡拖拉机、大型谷物籽粒联合收获机、大型组合型联合整地机械等领域加大技术创新,实现突破,同时,要在先进发动机、打结器、播种器指夹、犁尖等核心部件以及液压系统、电控系统和PLC系统等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国产化,补齐产业短板,进入竞争新赛道。

举个典型案例。

众所周知,世界的棉花看中国,中国的棉花看新疆。作为我国主要的棉花种植生产区域,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约九成,呈一枝独秀局面。与新疆植棉面积稳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内地植棉面积连年下降,传统植棉大省已很难见到成片棉田,国内棉花种植分布呈现出西北棉区持续扩张、黄河及长江等棉区不断萎缩的特征。与之同步,新疆棉区结合实际形成规模化种植,机采作业快速推进;长江、黄河流域棉花种植受耕地分散等因素制约,仍以农户个体经营的小生产模式为主。新疆棉花的大面积规模种植,为采棉机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但是,多年前,新疆棉花种植区使用的都是清一色的美国等国家进口的采棉机,这些进口采棉机动辄每台200万、300万元,价格更高者甚至到了500万、600万元,昂贵程度可见一斑。在如此背景下,国内制造连续多年倾全力追赶,近两年来全面实现了采棉机国产化,如钵施然、铁建重工、天鹅、沃得等品牌影响力日增,已经替代了进口产品。今天,新疆市场国产采棉机销量份额超过92%,科技创新显示出巨大能量。不仅如此,在采棉机国产化的带动下,高端谷物籽粒收获机产品也正在实现突破,通过价值链资源共享效应,发动机、变速箱、边减桥等核心部件实现了深度借用,谷物籽粒收获机的国产化突飞猛进。

其次,要在农机产品“适用、好用、耐用”的基础层面,注入更多的“智慧”元素,要不断改进、精细投入、持久深耕,全面满足不同地形地貌、不同作业环境、不同作物的全方位机械化需求,要创新原材料加工工艺、创新产品结构、实现产品针对性定制,进一步提高传统农机产品技术附加值,摆脱“低端同质化竞争”,打造新质生产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这里也看一个案例。

业内人员都清楚,国内诸多农机装备产品中,中低端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部分品类市场进入价格竞争的白热化阶段。这里就会出现一个现象,一味地追求低价格,势必会影响产品成本投入,牺牲产品质量。从根本上讲,国内农机产品整体性能、功能等方面不比国际一流品牌差多少,差的是可靠性,尤其是MTBF指标。比如半喂入收获机,国产品牌作业性能上没有问题,但是可靠性远不如日本的久保田等品牌产品;比如文中提到的打捆机的打结器,国内也有企业在做,但是与进口品牌在整体性能、耐用性、可靠性等指标上存在较大差距;再如翻转犁的犁铲尖,国产品牌一直都是采用进口产品,国产化创新进程需加快;再如,丘陵山区使用的小型机械,普遍存在可靠性不强、地貌作业适用性不足的短板,这些环节都需要通过创新和精益制造来补齐。

创新无止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农机企业实现长久发展的有力武器,不管是何种产品,必须不断创新,哪怕是一点点改进、一点点提升,日积月累,必将产生巨大能量。

 
标签: 农机创新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