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粮食“七连增”农机功不可没

   2011-01-13 中国工业报admin11390
核心提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装备总量和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五年提高16个百分点,2010年预计达到52%,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畜力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农业部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装备总量和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五年提高16个百分点,2010年预计达到52%,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畜力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近日召开的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如是阐述“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取得的成绩。他说,农机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为应对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做出了突出贡献。

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预计2010年,农机总动力达到9.2亿千瓦,比2005年增长34%;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84万台,是2005年的2.75倍,年均增长22%;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分别达到33万台、13万台,分别是2005年的4.2倍、14.5倍,年均增长分别达到33%和171%。

据悉,农业机械在应对异常天气气候,抢耕抢种抢收抢农时,以及农业生产和抗灾救灾夺丰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粮食连续第七年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张桃林说,“十一五”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显著优化、政策法规不断健全、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地位作用持续增强的五年。

农机化行政法规和政策意见相继制定实施,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完善。2009年国务院公布的《农业机械监督管理条例》,2010年制定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与2004年人大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共同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农业部和各省区市相继制定了配套法规和规章,涵盖了农业机械化试验鉴定、质量监督、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监理、农机维修等各个领域,扶持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费减免、金融支持、土地使用、工程建设等方面,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连年大幅增加,装备总量快速增长。农机购置补贴自2004年成为中央强农惠农政策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补贴资金规模逐年大幅增加,受益地区和受益农户不断扩大,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51亿元,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约1105亿元,补贴购置农机具1078万台(套),受益农户达到906万户。拉动农机工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十一五”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幅度增长,农业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畜力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2010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0%,农业生产进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时代。小麦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取得重大突破,水稻机械种植水平从2005年的7.1%提高到2010年的20%以上,水稻机收水平从33.5%提高到60%以上,玉米机收水平从4%提高到25%。

马铃薯、油菜、棉花、花生等机械化开始起步,机械作业面积均有较大增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植保等具有良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机化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预计2010年,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5万个,作业服务总收入达到3700亿元,比2005年增长63%。特别是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2010年超过2万个,入社人数达到33万人。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作业环节正从产中向产前、产后扩展,作业领域从种植业发展到畜牧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农机作业服务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突出亮点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

农业机械作用突出

张桃林说,“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不断加快,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农业机械化已成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一五”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已由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由过剩向相对过剩乃至结构性短缺转变。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农民种植农作物的重要因素。农机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务农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业机械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深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推动力量。“十一五”以来,农机跨区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机合作社方兴未艾,带动了规模作业、规模种植、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有力推动了农村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

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引领农艺制度深刻变革,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的主要载体。“十一五”以来,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完成了人畜力无法达到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引领了传统耕作制度和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种植方式的重大变革。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大规模应用先进农业科技、实现现代意义精耕细作的主要途径。

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十一五”以来,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植保、秸秆还田等机械化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和使用,改善了耕地质量,达到了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效果,推动了农业实现优质、高产、益和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十一五”以来,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的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催生了更多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造就了更多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活跃在农村的4000多万农机手,已成长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张桃林总结说,发展农业机械化,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验启示弥足珍贵

张桃林指出,“十一五”的实践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是完全正确的。回顾和总结这五年的农机化发展历程,得到了很多重要的经验与启示。

首先必须坚持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作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目标任务,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必须把培育发展主体和创新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作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主攻方向,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活力。

再其次必须坚持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统筹协调”作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战略,不断推动农业机械化协调可持续发展。

最后必须坚持把农机农艺融合作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根本要求,不断提高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此外,必须把坚持市场引导和政府扶持作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基本方略,不断调动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张桃林表示,要深入总结成就和经验,不断深化认识,把握规律,增强信心,凝聚力量,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陈栋栋 王大庆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